? ?8月26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開始審議《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專家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將通過帶動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變革,可能將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目前,天津、重慶、南沙等地已經紛紛提交設立自貿區的申請。“自貿區”概念已經被“引爆”。
?
■第二次“入世”
?
?
根據國際慣例,上海自貿區作為與國境外的通道口,區內貨物可以不受海關監管自由進出自貿區。據報道,上海自貿區成立以后,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將從貨物管理變為企業管理,擴大服務業開放,尤其是金融服務業;在貿易結算、稅收、外匯等方面也將會有優惠政策。
?
對此,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復旦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的評價是相當于第二次“入世”。他告訴記者,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當時的重點是推動商品流通發展,促進商品貿易繁榮。如今,上海自貿區則是在外資投資、服務貿易等方面更加與世界接軌,將會迎來新發展。
?
據介紹,為了實現在試驗區進行準入前國民待遇試點,上海自貿區方案對開放程度較高領域的外商投資事項,取消了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對于部分投資事項繼續執行審批制,從而形成“審批+備案”的外資準入管理模式。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目前我國現有的投資管理體制,對于外資要進行審批和備案,但在國外通常都是對外資實施準入前和準入后的國民待遇,程序非常簡單。他表示:“上海自貿區對外資管理制度的探索將以開放倒逼改革。”
?
除此之外,上海自貿區還會選擇金融服務、商貿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丁純告訴記者,對于我國來說,盡管制造業在全球占有優勢,但在金融業和服務業方面無論是內部發展還是吸引外資方面都有諸多限制,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正是要試點開放發展金融業和服務業,讓國內企業從競爭中得到成長,縮短與外資差距。“上海自貿區是一塊試驗田,是探索改革發展新模式的示范區。在這塊試驗田里,國家將會通過試行,尋找最好的經濟開放方式。”丁純表示。
?
■國內車企面臨巨大挑戰
?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上海自貿區成立的意義又在何處?
?
成立自貿區對汽車進出口是否有正面作用?面對記者詢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進口汽車零關稅只是針對自貿區內,這個范圍是很小的,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沒什么影響。而對于汽車出口來說,安信證劵汽車分析師張然表示,按照目前上海自貿區的設置,位于區內的生產企業在出口時應該可以享受到零關稅的好處。但據了解,目前只有上汽旗下華域汽車的行政總部位于自貿區內,能否受益尚不得知。“不過,目前上海自貿區還沒有形成很細化、具體的東西,很多政策還在討論范圍中,具體怎樣執行還是未知數。”丁純表示。
?
然而,除了進出口業務,丁純認為,自貿區概念給中國汽車業帶來更多的是挑戰。根據上海自貿區的最初設定,將在區內暫時停止實施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有關規定。“按照這種說法,是否意味著在自貿區內外資車企投資生產廠不受50:50的股比限制?”記者問道。丁純表示,上海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制”,只要不在禁止范圍內的行業領域,就應該不受股比、技術轉讓要求等限制。
?
所謂“負面清單”就是“禁止目錄”。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張莉對媒體解釋:“上海自貿區將取消外商投資涉及的鼓勵類、非禁止類產業目錄,單設禁止類目錄,只要不在禁止名單目錄內的行業領域,外資即可獲得準入投資資格,這意味著外資進入程序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同時,對外資開放領域也將逐步擴大。”“對于國內車企來說,這項規定讓很多依賴外資的車企感到‘狼來了’。”丁純表示,如果汽車業不在禁止投資的目錄中,那外資車企就可以在自貿區設立獨資企業,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大型車企其實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設立上海自貿區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設立于國際規則一致的政策措施,通過開放促進改革。這逼著上汽等國內車企一定要加強內功,不要等到狼真的來了才知道努力。”丁純說。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分析,如果自貿區內生產的產品只用于出口而不能銷售到中國大陸其他地區,那外資車企從成本考慮并不一定會到自貿區建廠。“我也相信國家不會為了吸引外資而將國內產業打壓下去。”杜芳慈說,“一切都要看后續自貿區的具體施行方案。”
?